紫陌呼鸞,蕭寺聽鶯,年華如瞥。江山清感無多,付與殿春啼鴃。
京塵未浣,檢點(diǎn)歡唾離痕,酒闌歌斷瓊壺缺。一舸伴夷猶,有津頭涼月。
愁絕。靈和稚柳,閬苑憨桃,目成都別。楚雨初收,為問云香何葉。
芳蘭漸晚,怎知投老心期,紅牙漫譜陽關(guān)疊。幾度對良辰,底不成拋撇。
石州慢 題林子有讱庵填詞圖卷。近現(xiàn)代。陳方恪。 紫陌呼鸞,蕭寺聽鶯,年華如瞥。江山清感無多,付與殿春啼鴃。京塵未浣,檢點(diǎn)歡唾離痕,酒闌歌斷瓊壺缺。一舸伴夷猶,有津頭涼月。愁絕。靈和稚柳,閬苑憨桃,目成都別。楚雨初收,為問云香何葉。芳蘭漸晚,怎知投老心期,紅牙漫譜陽關(guān)疊。幾度對良辰,底不成拋撇。
陳方恪(1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nèi)。受家學(xué)影響,從小習(xí)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diǎn)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fēng)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zhèn)稱為“金陵最后一個(gè)貴族”。 ...
陳方恪。 陳方?。?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nèi)。受家學(xué)影響,從小習(xí)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diǎn)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fēng)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zhèn)稱為“金陵最后一個(gè)貴族”。
西招四時(shí)吟 其三。清代。和琳。 南山看霧起,雷為雨吹噓。淡淡秋無跡,淙淙夜不虛。池塘堪浴佛,稞麥漸倉儲。更喜羊脂厚,廚供大嚼初。
題可山梅花巖。宋代。張煒。 高人深欲買山居,常辦栽梅養(yǎng)鶴圖。喜有名園鄰水月,不妨清夢憶江湖。羲之坦腹應(yīng)相愛,和靖掀髯足自娛。旦夕杖藜須踐約,錦囊先束付奚奴。
攬秀樓。。陳?。 何年搆此山之東,百杯相對山花紅。桐山居士老解飲,何當(dāng)置我新樓中。
有感。清代。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嚙指忽心動,引領(lǐng)祇內(nèi)傷。伊余髫齔時(shí),隨侍于朐陽。山城霜月苦,講舍秋風(fēng)涼。母績兒夜讀,共此鐙燭光。兒方治《毛詩》,讀至《四牡》章。掩卷忽有感,清淚含兩眶。阿母顧兒笑,愿兒學(xué)范滂。矧當(dāng)太平時(shí),馳驅(qū)敢或遑。男兒志四海,安可戀故鄉(xiāng)。長跪謝阿母,教兒以義方。忽忽四十載,膂力猶幸剛。吁嗟奉英簜,何如萟稻粱。
題白龍洞。宋代。趙蕃。 流水疏梅我有詩,偶來重見雪離披。五年不蹋常山路,咫尺寧乖一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