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香城,金瓶海水。何年會得西來意。無邊花雨滿人天,可憐重認(rèn)袈裟地。
影事三生,窮涂萬里。拂衣石上人初起。心魔春怨兩俱空,斜陽持缽千山里。
踏莎行 題五代人繪行腳圖。近現(xiàn)代。陳方恪。 白象香城,金瓶海水。何年會得西來意。無邊花雨滿人天,可憐重認(rèn)袈裟地。影事三生,窮涂萬里。拂衣石上人初起。心魔春怨兩俱空,斜陽持缽千山里。
陳方恪(1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nèi)。受家學(xué)影響,從小習(xí)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fēng)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zhèn)稱為“金陵最后一個貴族”。 ...
陳方恪。 陳方?。?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nèi)。受家學(xué)影響,從小習(xí)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fēng)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zhèn)稱為“金陵最后一個貴族”。
春懷 其一。宋代。韓淲。 蝴蝶為莊周,黃粱熟邯鄲。蘧然一夢覺,茫茫天壤間。相推明日月,來往成暑寒。山林與鐘鼎,胸中了不干。
論詩絕句四十首 其三十三 茶陵。清代。李希圣。 進(jìn)士山東李中麓,子規(guī)江上陸滄浪。詩名相業(yè)供描畫,始信多才本不祥。
歸京口。宋代。王存。 倦宦歸來故國春,北樓千尺絕飛塵。江山雄偉增人氣,城壁蕭條類此身。眼底交游隨物老,樽前歌舞逐時新。十年舊事無人問,目送斜陽下廣津。
自述。明代。唐順之。 祗為抽簪早,歸來已四春。本非食肉相,猶是飯牛身。負(fù)郭無新業(yè),灌園有舊鄰。磯邊獨釣客,隴上偶耕人。相見一相笑,吾今罷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