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云何日種,蕭漬傍茅堂。
翠重?zé)煼治?,痕乾淚染湘。
塹鞭枝倒發(fā),徑條筍斜行。
地紫根相絡(luò),莖高籜漸長。
山僧冬覓種,婁叟夏偷涼。
泛戶陰開闔,掀風(fēng)勢簸揚。
杖侵鏗瘦玉,執(zhí)刮聚浮霜。
禽踏枝毿屋,松添影壓墻。
箾韶如不棄,或可倚宮商。
詠友人竹。宋代。汪炎昶。 拂云何日種,蕭漬傍茅堂。翠重?zé)煼治?,痕乾淚染湘。塹鞭枝倒發(fā),徑條筍斜行。地紫根相絡(luò),莖高籜漸長。山僧冬覓種,婁叟夏偷涼。泛戶陰開闔,掀風(fēng)勢簸揚。杖侵鏗瘦玉,執(zhí)刮聚浮霜。禽踏枝毿屋,松添影壓墻。箾韶如不棄,或可倚宮商。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遠(yuǎn),婺源(今屬江西)人。幼勵志力學(xué),受學(xué)于孫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與同里江凱隱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為雪瓷,自號古逸民,學(xué)者稱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見本集附錄《汪古逸民先生行狀》?!?em>汪炎昶詩,以《宛委別藏》本為底本,并新輯集外詩編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遠(yuǎn),婺源(今屬江西)人。幼勵志力學(xué),受學(xué)于孫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與同里江凱隱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為雪瓷,自號古逸民,學(xué)者稱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見本集附錄《汪古逸民先生行狀》。 汪炎昶詩,以《宛委別藏》本為底本,并新輯集外詩編為一卷。
詠桂四首 其四。宋代。朱淑真。 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后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秋清在一時。
山中有懷侯姊丈參戍。明代。于慎行。 魯國諸生舊有文,又從投筆際風(fēng)云。王孫盡自迷歸路,卿子誰知號冠軍。櫪上驊騮天廄馬,帳前鼓角羽林群。同時年少還相憶,曉月山城更夢君。
和李嘯樓先生三醉木芙蓉原韻 其三。。劉鳳梧。 霜華爭妒雁來紅,時白時黃變幻中。太液遺芳今有主,莫因人去悵庭空。
鷓鴣天 題樊會公小像。明代。宋琬。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只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dāng)時折角巾。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筑糟丘號酒民。
晚飯?zhí)翈X緣隱庵。清代。曾尚增。 太塘嶺下好停車,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莧嘗來偏有味,鷦鷯隨處可為家。夢中云樹迷千里,壁上煙嵐識九華。最喜僧雛能解事,殷勤頻獻(xiàn)奧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