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哉此媼相良人,所至俱稱德化醇。婦道雍雍銀鹿備,母儀抑抑彩衣新。
避兵遠憶重城路,同穴全歸百歲身。日暮青山水嗚咽,諸孤哀慟徹秋旻。
物故盧氏母周夫人挽歌辭。宋代。鄭元祐。 賢哉此媼相良人,所至俱稱德化醇。婦道雍雍銀鹿備,母儀抑抑彩衣新。避兵遠憶重城路,同穴全歸百歲身。日暮青山水嗚咽,諸孤哀慟徹秋旻。
(1292—1364)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于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于官。為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志》、《僑吳集》。 ...
鄭元祐。 (1292—1364)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于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于官。為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志》、《僑吳集》。
漁父。元代。吳鎮(zhèn)。 舴艋為舟力幾多。江頭云雨半相和。殷勤好,下長波。半夜潮生不那何。
贈王尊師。唐代。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次韻。明代。鄭潛。 山從遠浦盡,路向斷橋過。破屋鳴春雨,寒潮送晚波。故人耀華轂,小隱隔蓬窩。出處從吾好,前川寄一蓑。
醉中和王平甫。宋代。梅堯臣。 王瓜未亦方牽蔓,李子才青已近樽。我最年高雜年少,風流還有杜陵孫。
聞川十二詠 其七 古庵聽雨。清代。姚燮。 秋葉戰(zhàn)危樹,不雨已蕭颯。頹云忽冱夜,階蛩助繁沓。水燈燄人影,息夢坐禪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