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jié)。
仙槎二月出龍河,萬里春風掉晴雪。
吳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過蛾眉亭。
錦袍不見李供奉,白云遮斷三山青。
煙蕪漲綠知何地,白鳥雙雙沒淮樹。
片帆風滿疾如飛,矯首驚看溯流去。
大孤小孤橫雪波,匡廬五老青嵯峨。
九江秀色嘆奇絕,半空飛瀑懸銀河。
推篷竟日閑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
君山如黛壓中流,十二煙鬟鏡光里。
好山遠自峨眉來,瀟湘練明天際開。
疑峰九點落空翠,重華孤墳安在哉?武昌地轉(zhuǎn)多遺跡,隔
岸鳥鳴瞻赤壁。
煙焰旌旗魏武兵,綸巾羽扇周郎策。
扶醉曾登黃鶴樓,漢陽城對鸚鵡洲。
即從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窺荊州。
夷陵山勢多重疊,楚樹蠻云遠相接。
欲向夔城入錦城,還于巴峽穿巫峽。
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聞猿啼。
五溪越盡見雪嶺,但見青天鳥道低。
萬里橋西看立馬,足跡經(jīng)游半天下。
愧無草檄擬相如,笑擲橐金輕陸賈。
今年詔許臨丹丘,夢中往往驚羈愁。
江山誰寫入圖畫,眼中歷歷如經(jīng)游。
岸巾一覽發(fā)長嘯,滿襟爽氣高堂秋。
江山萬里圖。明代。方孝孺。 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jié)。仙槎二月出龍河,萬里春風掉晴雪。吳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過蛾眉亭。錦袍不見李供奉,白云遮斷三山青。煙蕪漲綠知何地,白鳥雙雙沒淮樹。片帆風滿疾如飛,矯首驚看溯流去。大孤小孤橫雪波,匡廬五老青嵯峨。九江秀色嘆奇絕,半空飛瀑懸銀河。推篷竟日閑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君山如黛壓中流,十二煙鬟鏡光里。好山遠自峨眉來,瀟湘練明天際開。疑峰九點落空翠,重華孤墳安在哉?武昌地轉(zhuǎn)多遺跡,隔岸鳥鳴瞻赤壁。煙焰旌旗魏武兵,綸巾羽扇周郎策。扶醉曾登黃鶴樓,漢陽城對鸚鵡洲。即從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窺荊州。夷陵山勢多重疊,楚樹蠻云遠相接。欲向夔城入錦城,還于巴峽穿巫峽。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聞猿啼。五溪越盡見雪嶺,但見青天鳥道低。萬里橋西看立馬,足跡經(jīng)游半天下。愧無草檄擬相如,笑擲橐金輕陸賈。今年詔許臨丹丘,夢中往往驚羈愁。江山誰寫入圖畫,眼中歷歷如經(jīng)游。岸巾一覽發(fā)長嘯,滿襟爽氣高堂秋。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絕為發(fā)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南明福王時追謚“文正”。 ...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絕為發(fā)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南明福王時追謚“文正”。
寓京二首。宋代。俞桂。 車馬滔滔厭軟紅,湖邊秋意屬西風。木犀初放荷花老,買個船兒學釣翁。
桂軒辭二章 其一。元代。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次韻何茂恭重陽前二日見過。宋代。喻良能。 西風籬落興悠然,秋影橫江雁帖天。短發(fā)未成吹帽飲,高吟先贈把茱篇。黃花一笑小重九,青眼相看又四年。欲試煙波釣竿手,南湖同上月明船。
云棲竹樹甚茂幽蘭滿山。。玄燁。 山徑紆徐合,溪聲到處聞。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干云。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