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邑青山圍四境,小嶂城西庳亦勝。昔吾先世籠有之,遂作兩園地相并。
其后閱姓凡幾家,敗牖頹垣蓬滿徑。新堂忽起辟荊榛,舊木猶存覆陰映。
百年父老觀廢興,舉觴競來為地慶。丈人健吏勇為國,嘗抑豪彊沮奸倖。
馀才歸逸作玆園,舉廢治荒譬為政。賤子歸休一畝宮,橫榻僅容支麈柄。
每于田野縱嬉游,復荷鄉(xiāng)閭同愛敬。霜風吹澹夕陽時,往聽僧庵打鐘磬。
開軒松竹復清疏,解帶親交共觴詠。坐久時逢歸鳥斜,飲罷仰看圓月正。
百歲如輪那得知,一日縱狂何足病。老梅巖隙已含苞,更待雪香攀石磴。
張印沙七丈得先職方亦園故址作逸園。清代。姚鼐。 吾邑青山圍四境,小嶂城西庳亦勝。昔吾先世籠有之,遂作兩園地相并。其后閱姓凡幾家,敗牖頹垣蓬滿徑。新堂忽起辟荊榛,舊木猶存覆陰映。百年父老觀廢興,舉觴競來為地慶。丈人健吏勇為國,嘗抑豪彊沮奸倖。馀才歸逸作玆園,舉廢治荒譬為政。賤子歸休一畝宮,橫榻僅容支麈柄。每于田野縱嬉游,復荷鄉(xiāng)閭同愛敬。霜風吹澹夕陽時,往聽僧庵打鐘磬。開軒松竹復清疏,解帶親交共觴詠。坐久時逢歸鳥斜,飲罷仰看圓月正。百歲如輪那得知,一日縱狂何足病。老梅巖隙已含苞,更待雪香攀石磴。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午熱登多稼亭五首。宋代。楊萬里。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余日色更明紅。若為飛上金山頂,獨立長江萬里風。
夜酌。宋代。陸游。 我有一瓢酒,與君今夕同。鳴檐社公雨,卷野沛歌風。閱世花開落,觀身劫壤空。北邙丘壟盡,太息幾英雄!
感寓 其十。明代。童軒。 丹山出異鳥,文采光陸離。高飛薄霄漢,虞網(wǎng)巧空施。昔當有虞氏,此鳥曾來儀。一鳴恊韶樂,千載應昌期?;赜^百鳥群,喧啾竟何為。
干樓晚眺 其一。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