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聲三夜滴床頭,海日三朝照衣領(lǐng)。風(fēng)清每快行人意,泥滑仍為車轍梗。
南行常繞西山麓,青銅新沐煙鬟影。出岫濕云行自媚,蔽野綠陰寒且靜。
高禾連壟出芒槊,行潦逾道跳蛙黽。更有水田白鷺飛,便如長夏江南境。
少年燕趙苦行役,十七年閒一俄頃。故人黃土寧復(fù)見,古道荒煙聊自省。
竹輿夢斷一蕭疏,高木嘶蟬掛殘影。
安肅道中。清代。姚鼐。 檐聲三夜滴床頭,海日三朝照衣領(lǐng)。風(fēng)清每快行人意,泥滑仍為車轍梗。南行常繞西山麓,青銅新沐煙鬟影。出岫濕云行自媚,蔽野綠陰寒且靜。高禾連壟出芒槊,行潦逾道跳蛙黽。更有水田白鷺飛,便如長夏江南境。少年燕趙苦行役,十七年閒一俄頃。故人黃土寧復(fù)見,古道荒煙聊自省。竹輿夢斷一蕭疏,高木嘶蟬掛殘影。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xué)內(nèi)),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jìn)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yáng)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xué)內(nèi)),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jìn)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yáng)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送瘳子晦倅湖還別四絕。明代。陳淳。 松窗梅雪歲寒余,奉別城東古驛頭。君去有行應(yīng)可樂,我來獨(dú)學(xué)重為憂。
雪霽同滌塵至黃龍洞。。李冰若。 小別經(jīng)三月,重游閱十年。竹深藏古寺,雪霽漲新泉。黃澤祈無竭,紅梅待吐妍。徘徊舊池畔,不分已華顛。
旅坐。宋代。羅公升。 負(fù)卻征塵債,飄零迄未休。孤蓬江貯夢,深巷雨添愁。山色分濃淡,禽聲互去留。班超亦良苦,萬里覓封侯。
和陶詩二首 其一。明代。桂彥良。 蛟龍作云雨,蜉蝣出以陰。小大各有適,胡然愁予襟。架插千卷書,壁掛無弦琴。希賢復(fù)希圣,視古猶視今。所貴生世間,動(dòng)止為人欽。有琴莫厭彈,有酒莫厭斟。窮居見高節(jié),寡和乃希音。誰能言囁嚅,強(qiáng)顏隨冠簪。子云媚新室,立言徒艱深。
思賢書院十首 其一 青龍橋。明代。孫一元。 石梁無病涉,杖屨時(shí)相逢。昔聞橫空霓,今見跨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