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掘起天當中,撐拄元氣開鴻濛。左右闔辟兩巨壑,徑路各絕風云通。
松風遠自云中起,搖蕩云光山色里。水交山斷置人家,松響溪聲動窗幾。
巖高谷迥居無鄰,松林有路無行人。豈非高士嘗避秦,自此千載無問津。
又疑靈境與世隔,乃是天地神物之所珍。我家龍眠東,西望兩谷口。
每至夕陽時,嵐光紛照牖。日月逝矣身今衰,芒屨竟隔青崔嵬。
卻尋圖中幽谷到窮處,忽有數(shù)峰天際來。張君畫山最得古人妙,俯視百年畫史皆塵埃。
人家收得尺絹素,屈指不數(shù)王麓臺。何況林卉與翎羽,擾擾俗工何足取。
韓干戴嵩堪障壁,徐熙周昉遺兒女。落落平生山水情,移將看畫亦眼明。
于今安得張君死復生,與余結茅共對青山青。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清代。姚鼐。 一峰掘起天當中,撐拄元氣開鴻濛。左右闔辟兩巨壑,徑路各絕風云通。松風遠自云中起,搖蕩云光山色里。水交山斷置人家,松響溪聲動窗幾。巖高谷迥居無鄰,松林有路無行人。豈非高士嘗避秦,自此千載無問津。又疑靈境與世隔,乃是天地神物之所珍。我家龍眠東,西望兩谷口。每至夕陽時,嵐光紛照牖。日月逝矣身今衰,芒屨竟隔青崔嵬。卻尋圖中幽谷到窮處,忽有數(shù)峰天際來。張君畫山最得古人妙,俯視百年畫史皆塵埃。人家收得尺絹素,屈指不數(shù)王麓臺。何況林卉與翎羽,擾擾俗工何足取。韓干戴嵩堪障壁,徐熙周昉遺兒女。落落平生山水情,移將看畫亦眼明。于今安得張君死復生,與余結茅共對青山青。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依韻和宋次道龍圖閣曝書。宋代。王珪。 五云迎曉禁廬開,不及華衣曳老萊。寶藏發(fā)函金作界,仙醪傳羽玉為臺。已逢天上非常景,更約人間第一材。白首廟堂終乞去,明年此會定應來。
竹林花萼盡英耆,入洛行窩又一時。各有聲名傳日下,相看杖履趁春期。
老人南極占星聚,雅集西園入畫宜。鄉(xiāng)望家禎成國故,從來此會獨標奇。
題無錫楊氏壺中九老圖為蔭北少樞作。清代。夏孫桐。 竹林花萼盡英耆,入洛行窩又一時。各有聲名傳日下,相看杖履趁春期。老人南極占星聚,雅集西園入畫宜。鄉(xiāng)望家禎成國故,從來此會獨標奇。
菩薩蠻。近現(xiàn)代。章士釗。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銷愁計。涼日上珠蘭。秋風一味寒。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過。燕語似將離。丁寧春社時。
到香港。清代。黃遵憲。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次韻元日會飲。宋代。劉才邵。 不將簾幕掛檐唇,欲聽飛霙點繡茵。門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語不嫌真。爐煙盡日飄香霧,茗盌侵湯攪玉塵。莫怪更深寒力減,瑤墀今日布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