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1261)宋興化軍莆田人,初名澄孫,字蒙仲,以字行。方大東子。理宗淳祐七年進(jìn)士。歷邵武軍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軍,表倡儒術(shù),請立樵川書院,以廣教學(xué),治以最聞。官至秘書丞。始以文字見知于賈似道。及似道相,獨(dú)求外補(bǔ)。有《女教》、《通鑒表微》、《洞齋集》。 ...
方蒙仲。 (1214—1261)宋興化軍莆田人,初名澄孫,字蒙仲,以字行。方大東子。理宗淳祐七年進(jìn)士。歷邵武軍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軍,表倡儒術(shù),請立樵川書院,以廣教學(xué),治以最聞。官至秘書丞。始以文字見知于賈似道。及似道相,獨(dú)求外補(bǔ)。有《女教》、《通鑒表微》、《洞齋集》。
嬴惠庵十景詩為鄧元宇將軍賦 其四 石竇泉香。明代。王弘誨。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梅林分韻得彭字。宋代。于格。 庭柯臥蒼龍,閱世如聃彭。朔風(fēng)破檀蕊,零落滋玉英。江空人響絕,影落千丈清。今代文章籙,縉云主齊盟。躍馬覘春色,觴客江上亭。三嗅韻勝華,霜霰飽曾經(jīng)。及時(shí)剝其實(shí),可用佐大烹。幸因輶軒使,錫貢充廣庭。王明儻予燭,和羹登簋铏。
送人之揚(yáng)州 其二。元代。胡奎。 南浦夜來雨,不知深幾尺。早晚待歸船,纜在沙邊石。
贈(zèng)館驛劉巡官。唐代。趙嘏。 云別青山馬踏塵,負(fù)才難覓作閑人。莫言館驛無公事,詩酒能消一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