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皆兄弟,三界是道場。果且無彼我,安用分封疆。
胡公歷陽來,氣焰何可當(dāng)。威嚴(yán)走邸吏,不露太守章。
錦衣榮會稽,暮雨成高唐。觀望改儕輩,雞群鶴昂昂。
斯民苦兵火,有意哀勞傷。豈無九轉(zhuǎn)丹,為助千金方。
古來記循吏,不稱茍道將。殺弟自取酷,防人人所防。
子潛去少室,淵明戀柴桑。出處雖異事,一夢歸黃粱。
昔日骨己朽,傷哉今也亡。邶國歌柏舟,曹風(fēng)賦鵜梁。
秋來河伯喜,未睹若與洋。大小自有見,一笑還兩忘。
我生分每越,泉石成膏肓。棄遺等麟角,空虛漫龜腸。
常欲埋車輪,除奸繼張綱。召此人氣和,致彼天時康。
語之有暇矣,未窺夫子墻。理所不可及,馬腹徒鞭長。
詎知王者師,異日韓張良。愿言三顧廬,臥龍起南陽。
有薦胡仁叔為歷陽令者仁叔以詩送知己暇日楊德潤錄以示予因次其韻。宋代。王之道。 四海皆兄弟,三界是道場。果且無彼我,安用分封疆。胡公歷陽來,氣焰何可當(dāng)。威嚴(yán)走邸吏,不露太守章。錦衣榮會稽,暮雨成高唐。觀望改儕輩,雞群鶴昂昂。斯民苦兵火,有意哀勞傷。豈無九轉(zhuǎn)丹,為助千金方。古來記循吏,不稱茍道將。殺弟自取酷,防人人所防。子潛去少室,淵明戀柴桑。出處雖異事,一夢歸黃粱。昔日骨己朽,傷哉今也亡。邶國歌柏舟,曹風(fēng)賦鵜梁。秋來河伯喜,未睹若與洋。大小自有見,一笑還兩忘。我生分每越,泉石成膏肓。棄遺等麟角,空虛漫龜腸。常欲埋車輪,除奸繼張綱。召此人氣和,致彼天時康。語之有暇矣,未窺夫子墻。理所不可及,馬腹徒鞭長。詎知王者師,異日韓張良。愿言三顧廬,臥龍起南陽。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jié)。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jìn)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diào)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jiān)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zhuǎn)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xiàn)通考》傳于世。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jié)。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jìn)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diào)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jiān)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zhuǎn)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xiàn)通考》傳于世。
蜂。唐代。李商隱。 小苑華池爛熳通,后門前檻思無窮。宓妃腰細(xì)才勝露,趙后身輕欲倚風(fēng)。紅壁寂寥崖蜜盡,碧簾迢遞霧巢空。青陵粉蝶休離恨,長定相逢二月中。
送蘇修往上饒。唐代。李嘉祐。 愛爾無羈束,云山恣意過。一身隨遠(yuǎn)岫,孤棹任輕波。世事關(guān)心少,漁家寄宿多。蘆花泊舟處,江月奈人何。
題陶燦文引觴自酌圖七首 其四。清代。王家樞。 我欲希高蹈,世外訪桃源。呼兒狎猿鶴,課仆擾雞豚。白云塞洞口,紅雨亂溪村。不如來飲酒,花下好開尊。
和張自行過城南作畫。明代。錢宰。 負(fù)郭高居晝不開,繞階流水綠于苔?;ㄇ跋垂P供詩畫,馬上敲門知客來。深樹流鶯通宴席,碧香浮蟻滟春杯。官衙正在行軍幕,醉后何妨犯夜回。
三月二十五日過上洋十六保徐居士柯莊二首 其一。元代。成廷圭。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
送程三水天翼內(nèi)擢。清代。陳恭尹。 操存不改舊書生,幾載官衙飯菜羹。小郭自臨三水上,十州同識獨清名。俸錢每用填民歉,坐舫時因送客行。我從能言言不盡,口碑先已到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