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渡江愛吳山,忽忘蜀道輕秦川。
錢塘后到山最勝,下枕湖水相縈旋。
坐疑吳會無復有,扁舟屢出凌濤淵。
今秋復入徑山寺,勢壓眾嶺皆摧顛。
連峰沓嶂不知數(shù),重重相抱如青蓮。
散為云霧翳星斗,聚作潭井藏蜿蜒。
欽翁未到人跡絕,千里受記來安禪。
荒榛野草置茅屋,坐令海賈輸金錢。
至今傳法破煩惱,飽食過客容安眠。
解裝投錫不復去,紛紛四合來烏鳶。
或言此處猶未好,海上人少無煩煎。
天臺雁蕩最深秀,水驚石瘦尤清便。
青山獨往無不可,論說好丑徒紛然。
終當直去無遠近,藤鞋竹杖聊窮年。
次韻子瞻游徑山。宋代。蘇轍。 去年渡江愛吳山,忽忘蜀道輕秦川。錢塘后到山最勝,下枕湖水相縈旋。坐疑吳會無復有,扁舟屢出凌濤淵。今秋復入徑山寺,勢壓眾嶺皆摧顛。連峰沓嶂不知數(shù),重重相抱如青蓮。散為云霧翳星斗,聚作潭井藏蜿蜒。欽翁未到人跡絕,千里受記來安禪?;拈灰安葜妹┪荩詈YZ輸金錢。至今傳法破煩惱,飽食過客容安眠。解裝投錫不復去,紛紛四合來烏鳶。或言此處猶未好,海上人少無煩煎。天臺雁蕩最深秀,水驚石瘦尤清便。青山獨往無不可,論說好丑徒紛然。終當直去無遠近,藤鞋竹杖聊窮年。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兆诹?,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兆诹ⅲ阌乐?、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種葛篇。兩漢。曹植。 種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陰。與君初婚時。結(jié)發(fā)恩義深。歡愛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竊慕棠棣篇。好樂和瑟琴。行年將晚暮。佳人懷異心。恩紀曠不接。我情遂抑沉。出門當何顧。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頸獸。仰有雙棲禽。攀枝長嘆息。淚下沾羅襟。良馬知我悲。延頸對我吟。昔為同池魚。今為商與參。往古皆歡遇。我獨困于今。棄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枯魚過河泣。明代。于慎行。 福集豈無端,禍臻亮有由。枯魚過河泣,悔從鯨鱷游。揚鬐出溟海,振翼徙炎洲。翻濤作風雨,噴浪成山丘。旁顧無陵鯉,鳣鮪安足儔。一朝宕海澨,潮落委遐陬。紅肌試砧斧,白骨聚蚍蜉。橫海既成觀,盈尺亦滿舟?;厥琢w魴鱮,游戲清波流。慎旃遠游子,濡足何所求。
桂太傅挽章 其二。明代。羅洪先。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云對白蘋。
秋思四首 其一。宋代。陸游。 湖邊一夜霜,庭樹無秋聲。懶不近筆硯,何以紓幽情。但有一睡耳,展轉(zhuǎn)無由成。起擁地爐暖,坐待天窗明。
尋胡處士不遇。唐代。韓翃。 到來心自足,不見亦相親。說法思居士,忘機憶丈人。微風吹藥案,晴日照茶巾。幽興殊未盡,東城飛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