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白輕黃雨未分,飛來人世作朝云。
天教細(xì)雨常遮護(hù),留得清香數(shù)日聞。
黃蓮花。宋代。韓維。 淺白輕黃雨未分,飛來人世作朝云。天教細(xì)雨常遮護(hù),留得清香數(shù)日聞。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后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jìn)知制誥、知通進(jìn)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fù)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端问贰肪砣晃逵袀?。 ...
韓維。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后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jìn)知制誥、知通進(jìn)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fù)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端问贰肪砣晃逵袀?。
聊城夜泊聞?chuàng)P州寇急愴然有作。明代。黎民表。 殺氣朱方徙,妖星太白低。三江分部曲,五月斗鯨鯢。箭滿蕪城郭,笳哀邗水堤。肉飛腥赤海,炬列障丹梯。紅粟千艘盡,青樓萬甲齊。秋陰連斥堠,白日慘虹蜺。推轂漢庭上,屯兵吳苑西。至尊愁玉食,諸將走桐圭。東岱嚴(yán)軍壘,聊城入鼓
嘲燈花鵲噪。明代。于謙。 鵲噪燈花亦偶然,人間喜信只虛傳。朝朝暮暮知多少,誤卻歸期又隔年。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xué),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jì)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cè),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fēng)送漢節(jié),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xué)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fù)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jié),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fù)須疑。
夜宿劉將軍園亭 其二。清代。申涵昐。 仗劍從戎去,堂留綠野虛。園丁晨掃徑,奴子夜烹魚。灞上誰開壘,西湖正跨驢。清時無戰(zhàn)伐,衛(wèi)霍有閑居。
偕容瞻公同年北上漫興。明代。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fā)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bǔ),意氣如虹鼎并扛。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