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西行幾日程,平原望望怯初行。雨途車過泥藏轍,晴巷馬來塵滿城。
野色北連三晉遠,河流東注兩淮清。中原土俗古云樂,老我今多萬里情。
北???。元代。戴良。 齊國西行幾日程,平原望望怯初行。雨途車過泥藏轍,晴巷馬來塵滿城。野色北連三晉遠,河流東注兩淮清。中原土俗古云樂,老我今多萬里情。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頌古六首。宋代。釋咸杰。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折桂新亭。宋代。錢聞詩。 面對三江背五峰,一亭屹屹睨其中。蓬萊弱水眼前是,不必思航大海東。
當年學步試嬌嬈,此日殘妝恨寂寥。風襲紈羅衣漸薄,露拋金粉氣全銷。
扁舟游女勞相憶,去國騷人枉見招。獨守空房雙蒂斷,寸心誰為寄歸潮。
悲秋十八詠效晚唐體和鄧玄度給諫 其五 秋荷。明代。韓上桂。 當年學步試嬌嬈,此日殘妝恨寂寥。風襲紈羅衣漸薄,露拋金粉氣全銷。扁舟游女勞相憶,去國騷人枉見招。獨守空房雙蒂斷,寸心誰為寄歸潮。
詠偽鄭遺事。宋代。陳昂。 片石能容百萬人,天遺圖讖應南閩。也知中國全歸漢,妄托仙源可避秦?;膷u畬田登版籍,土酋番族雜流民。開荒絕勝田橫島,易世相傳尚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