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弄青秧,晨煙著柳行。
羇懷正飄泊,陂路轉微茫。
蘋際鷺鷗下,塍邊菱荇香。
相從尋勝事,蕭颯興何長。
隱水官橋路,將軍甲第新。
綠沉閑結繡,棐幾凈無塵。
下榻喜賓至,問田憐我貧。
相逢便傾倒,晚歲定情親。
青云兩高士,肯伴老夫游。
方駕相追逐,通宵復獻酬。
詩書嗟夫計,農圃話良謀。
日後耦耕伴,懸知總白頭。
同張公碩梅耕道訪董畸老郊居。宋代。李廌。 白水弄青秧,晨煙著柳行。羇懷正飄泊,陂路轉微茫。蘋際鷺鷗下,塍邊菱荇香。相從尋勝事,蕭颯興何長。隱水官橋路,將軍甲第新。綠沉閑結繡,棐幾凈無塵。下榻喜賓至,問田憐我貧。相逢便傾倒,晚歲定情親。青云兩高士,肯伴老夫游。方駕相追逐,通宵復獻酬。詩書嗟夫計,農圃話良謀。日後耦耕伴,懸知總白頭。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fā)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fā)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中秋雞鳴寺獨坐。明代。陳履。 疏星淡月秣陵秋,獨客翛然動遠愁。萬里音書懸北雁,孤山風物異南樓。光搖石室涼應透,影落銀河凈欲流。是處旅魂驚不定,清砧遙夜送聲幽。
珍禽亭。唐代。胡宿。 仁人坐高齋,忘機宅真粹。魚鳥沐馀恩,樹石蒙善氣。珍哉島上禽,托身良得地。
碧山吟社流馨亭落成時中秋后一日。明代。談悌。 稅憩適時暇,勝在城西隅。紫氛靄佛剎,綠柚含華濡。昔彥麗詞藻,往躅何宏舒。蘊藉漬瀝液,德輝披瓊琚。亭虛湛豐草,杞棘方芟殳。拘云襲芳若,架虹通游魚。良宴溢浩思,醉曳青霞裾。
過嶺。清代。紀昀。 大雪幕荒榛,凍云壓高樹。沖寒上高嶺,岡巒莽回互。蒼然暝色合,四望疑無路。迂曲得人蹤,一線微通步。仰睇郁嶒崚,俯窺杳煙霧。隔澗見行人,蠕蠕似蟻附。高者木杪懸,卑者草際露。前者僂而援,后者聳而赴。石磴滑屢顛,林風吹欲仆。徒侶遞相呼,十步九回顧。慄然悸心魂,失足愁一誤。側聞定鼎初,狂童此負固?;富咐钗南澹D戰(zhàn)實茲處。仰攻彼尚克,徐行今乃怖。人生才地懸,寧止恒沙數(shù)。丈夫志四方,感激酬知遇。仗鉞良未能,叱馭吾其庶。黽勉趣役夫,去去無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