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宵聞零雨,撫枕起躇踟?;桠G棲素壁,流焰照重幃。
感此寂無語,戚然興我思。我思何郁伊,欲舉棼如絲。
少壯不待老,功名須及時。男兒不仗劍,亦須建云旗。
三十尚隨人,奚以操筆為。文章可腴道,曾不療寒饑。
仰屋愧浮塵,俯睞影依依。人生良有命,何獨令心悲。
心悲發(fā)為白,失腳令身危。欲為絕世行,道遠恐不支。
世情忌檢飭,斂目俟其疲。誰能七尺身,受此千變機。
役役亦徒爾,多憂得無癡。惟應(yīng)慎厥躬,古人以為期。
寂夜一首效子建。明代。文徵明。 中宵聞零雨,撫枕起躇踟。昏釭棲素壁,流焰照重幃。感此寂無語,戚然興我思。我思何郁伊,欲舉棼如絲。少壯不待老,功名須及時。男兒不仗劍,亦須建云旗。三十尚隨人,奚以操筆為。文章可腴道,曾不療寒饑。仰屋愧浮塵,俯睞影依依。人生良有命,何獨令心悲。心悲發(fā)為白,失腳令身危。欲為絕世行,道遠恐不支。世情忌檢飭,斂目俟其疲。誰能七尺身,受此千變機。役役亦徒爾,多憂得無癡。惟應(yīng)慎厥躬,古人以為期。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yè)于吳寬,學(xué)書于李應(yīng)禎,學(xué)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yè)于吳寬,學(xué)書于李應(yīng)禎,學(xué)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秋夜言懷次高克明韻 其二。明代。祁順。 吏隱從容際盛時,東華車馬任奔馳。天生性分窮何損,雪作襟懷涅不緇??哇∏锕忾e里度,故園山色望中疑。黃花舊有柴桑約,歲晚相尋莫遣遲。
白須。宋代。蘇轍。 少年不辦求良藥,老病無疑生白須。下種已遲空悵望,無心猶幸省工夫。虛明對面誰知我,寵辱當(dāng)前莫問渠。自頃閉門今十載,此生畢竟得如愚。
兩山脩徑盡榛蕪,謾詫當(dāng)年幸翠輿??斩缅肺牟貙殬?gòu),不逢衲子話真如。
林深想見靈根茂,地勝宜多隱者居。涼月照人歸路好,傍溪嘉樹影扶疏。
次韻試可同游法王岳寺。宋代。釋道潛。 兩山脩徑盡榛蕪,謾詫當(dāng)年幸翠輿??斩缅肺牟貙殬?gòu),不逢衲子話真如。林深想見靈根茂,地勝宜多隱者居。涼月照人歸路好,傍溪嘉樹影扶疏。
赴金陵舟過霅川偶作 其一。宋代。李光。 孤村遠浦接微茫,處處經(jīng)行看插秧。卻憶年時住家處,藕花無數(shù)繞林塘。
和崔象之紫菊。宋代。韓億。 紫菊披香碎曉霞,年年霜晚賞奇葩。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砂。雨徑蕭疏凌蘚暈,露叢芬馥敵蘭芽。孤標(biāo)只取當(dāng)筵重,不似尋常泛酒花。
朝謁長陵同宋望之侍御作。。胡直。 長陵丹闕倚蒼蔥,萬柏分行輦路通。山出恒宗來王氣,水連瀛海扈靈宮?,庪A羽衛(wèi)晴天外,玉殿罘罳宿霧中。卻看群峰如躍馬,還疑萬騎獵秋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