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峽流云,人隨飛鳥穿云去。數(shù)峰著雨。相對青無語。
嶺上金光,嶺下蒼煙沍。人間曙。疏林平楚。歷歷來時路。
點絳唇·高峽流云。清代。王國維。 高峽流云,人隨飛鳥穿云去。數(shù)峰著雨。相對青無語。嶺上金光,嶺下蒼煙沍。人間曙。疏林平楚。歷歷來時路。
高峻的峽谷中,煙云繚繞活動。人的眼光隨著峽中飛鳥,穿云而去。幾座經(jīng)歷風雨的青峰,相對而立,寂然無語。
朝陽照在峰頂上,深谷中蒼煙凝結(jié),云霧繚繞。隨著太陽升起,幽暗的山谷景色漸漸能看清了,剛才攀登過的路徑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在自己的腳下了。
①點絳唇:點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②高峽:指作者南歸時所經(jīng)的峽山。峽山,在海寧東北。古稱夾谷,自唐后更為硤山。有東西二山,相傳為秦始皇所鑿。飛鳥:指清晨時離巢之鳥。
③數(shù)峰:幾座青峰。
④沍(hù):凝結(jié),閉塞。兩句的確是雨后朝霽的山景。明人陳鑒《游硤山》詩:天斧何年劈兩峰,半空金翠出芙蓉。
⑤平楚:平闊的林野。此指山外的原野。歷歷:分明清楚。
參考資料:
1、王國維.人間詞話·人間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45
2、王傳臚.王國維與人間詞[J].四川:四川大學學報,2002:19(9)
此詞是1904年春夏,王國維在滬執(zhí)編《教育世界》雜志期間與友人在雨后踏青登高后所作。
參考資料:
1、陳鴻祥.王國維年譜:齊魯出版社,1991:12
這首詞是在寫在凌晨天還沒亮時爬上山頂憑高遠望的感受,這首詞的境界中都含有對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王國維特別善于寫景,“高峽流云彩,人隨飛鳥穿云去”寫出了一種類似杜甫“蕩胸生曾云彩,決眥八歸鳥”的那種攀登到半山高處所特有的景象。山下剛剛下過雨,山頂是晴天,山腰處亂云飛動,正是雨收而云未散的時候?!皵?shù)峰著雨,相對青無語”,似乎是套用了姜夔《點絳唇》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這里“相對”解釋為人與“數(shù)峰”的相對要好些。因為對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靜靜地看著人在云霧里攀登,而人卻是在穿過半山的云霧之后才注意到這“著雨”的青山。青山雖然不會說話,卻在以雨后的美麗令人驚喜。
“嶺上金光,嶺下蒼煙沍”是說:抬頭看,朝陽初照的峰頂已然在望;低頭看,腳下深谷蒼煙凝結(jié),一片昏暗。因為在這里,從“嶺下蒼煙沍”到“人間曙,疏林平楚,歷歷來時路”這有一個時間的過程:隨著太陽的漸漸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漸漸能夠看清了,剛才攀登途中所經(jīng)過的那些高高低低的叢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腳下?!皻v歷”,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樣子,同時也是對往事和過去的回憶,用在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在山下仰望攀登的道路,只能有“危乎高哉”的驚嘆而說不上“歷歷”;只有在經(jīng)過艱苦的攀登穿越烏云彩見到光明時才能夠有這種“歷歷”的回顧和反省。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shù)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shù)巨子,國學大師。
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唐代。張祜。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吹到耳邊聲盡處,一條絲斷碧云心。月落江城樹繞鴉,一聲蘆管是天涯。分明西國人來說,赤佛堂西是漢家。
應天長·石城花落江樓雨。五代。馮延巳。 石城花落江樓雨,云隔長洲蘭芷暮。芳草岸,各煙霧,誰在綠楊深處???舊游時事故,歲晚離人何處?杳杳蘭舟西去,魂歸巫峽路。
雜詩九首 其七。明代。王廷陳。 芳春驟青驪,遨游楚江濱。道旁若堂封,云是呂王墳。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嘯寒鴟,古隧翔狐群。牛羊牧其巔,淩藉日繽紛。生存華屋居,嬪妾從如云。一朝寱重泉,貴賤何由分。龐公困隴畝,耕稼良已勤。誰知千載后,史冊播馀芬。
奉和武功學士舍人紀贈文懿大師凈公。唐代。徐鉉。 滿卷文章為世重,出塵心跡少人同。騰騰自得修真理,不管浮生覺夢中。
蚤起。。郭諫臣。 五更雞唱酒初醒,桂影橫階月滿庭。門外砧敲秋露冷,堂前燭吐夜煙青。林含爽氣生靈籟,山接長河見落星?;潞CCo定所,自憐蹤跡類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