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號文溪。廣東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業(yè)崔與之門下,主修《春秋》。南宋寶慶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會試,成廣東科舉考試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學(xué)博士,直秘閣知贛州等職。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薦任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國史館編修,后又升任為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開國男爵位。寶佑五年(1257),在廣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詞》等多卷。 李昴英的詩文(158篇)
南宋寶慶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會試,原已被取定為狀元,唯因其治學(xué)的《春秋》觀點未為皇帝欣賞,故爾改取為第三名,因此而成為廣東科舉考試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任內(nèi)曾因勸阻太守的殘民暴行未果而憤然離開汀州,被當?shù)厥棵裱赝緮r阻挽留,他又返回州治久時地平息了因太守劣行而引起的兵變維護了地方的安寧。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學(xué)博士,直秘閣知贛州等職。期間隨崔與之平定廣州軍隊嘩變,并在城墻上用繩索縋下到圍城的軍營中與亂兵談判從而平息了兵變。
淳祐元年(1241),李昴英被丞相杜范薦任為吏部郎官。后杜范等3名朝臣突然死去,而權(quán)臣史嵩之有指使謀殺之嫌,李遂三次上奏皇帝請求嚴懲史嵩之,卒迫使史告老退出朝廷。期間,又上疏彈劾京兆尹的貪殘,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走,李仍拉扯著皇帝的衣袍繼續(xù)陳述,因而被認為在皇帝面前“失儀”而被解職調(diào)往外地。但理宗也認為:“李昴英,南人無黨”(指其正直,不結(jié)黨營私),因而在淳祐二年(1242)又授李為太宗正卿兼國史館編修,后又升任為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開國男爵位。李昴英復(fù)職后仍剛直不阿,一再嚴勵抨擊丞相賈似道等人的胡作非為。當御史范天錫彈劾佞臣而遭解職時,李扶揚正氣,除上奏本聲援范天錫外,更自請辭退以示與奸佞決裂。雖然朝廷其后又擬召他任端明殿大學(xué)士,僉樞密院事,但他并未就任。寶佑五年(1257),在廣州病逝。
李昴英著作豐富,現(xiàn)存《文溪存稿》二十卷,是現(xiàn)存宋代嶺南學(xué)人文集分量最大的。他棄官回鄉(xiāng)后,仍心懷天下大事,時有建言。他繼承和光大了崔與之的“菊坡學(xué)派”,在廣州、東莞、順德等地講學(xué),培養(yǎng)人才,成為當時嶺南學(xué)術(shù)的主流學(xué)派,其重要門生有陳大震、張鎮(zhèn)孫、李春叟、何文季等。“菊坡學(xué)派”在思想上重仁治,重君,重才觀。如李昴英認為,“民吾同胞也,況父母之邦之民幾乎!”,“當官籍妓, 使終身不得復(fù)為良人,非盛德事也。”而且李昴英說:“念祖宗土地,不可尺寸與人。敵至,必戰(zhàn)。無悠悠歲月而自誤于不可信之和也?!?“自古無不可為之事,自古亦未有不可制之敵?!?/p>
迎廣帥徐意一大參五首 其一。宋代。李昴英。 桂林舊著繡衣來,久矣馀波拍越臺。自古直臣多牧廣,廣平曾賦嶺頭梅。
迎廣帥徐意一大參五首 其三。宋代。李昴英。 別去丹山劃七春,一廛今日是滕民。擬撐釣舸迎前路,猿鶴從傍冷笑人。
唱恭初意如何,朅來五十三年矣。犁鋤頗熟,詩書粗解,簪紳聊耳。
自信柴愚,真成汲戇,卻無劉膩。向高秋初度,同時有菊,淡相對、風(fēng)霜里。
水龍吟 其一 癸丑江西持憲自壽。宋代。李昴英。 唱恭初意如何,朅來五十三年矣。犁鋤頗熟,詩書粗解,簪紳聊耳。自信柴愚,真成汲戇,卻無劉膩。向高秋初度,同時有菊,淡相對、風(fēng)霜里。最癖登山臨水。又何心、蝸名蠅利。俗緣未了,強教肉食,何曾知味。無事微吟,會心微笑,逢場微醉。把日生、只恁安排,領(lǐng)取百十二歲。
書龍頭義約簿二首 其二。宋代。李昴英。 雕鶚聯(lián)翻二十名,看看金榜是同盟。河南人面分明見,盡說龍頭讖已成。
觀穫。宋代。李昴英。 負郭平田闊,秋深穫課勤。短鐮行缺月,多稼剪黃云。舊臘占三白,今年稔十分。太平村舍里,墮穗飽雞群。